奉献青春力量 绽放平安之花 |
翔安公安分局民警柯晓均、邹嘉宁、庄奕涛用忠诚铸就“金色盾牌” |
| ||
| ||
|
晨报记者 张雅雯
通讯员 于鲁川
青春的力量如旭日初升,生生不息。翔安公安分局青年民警以热血为墨、以担当为笔,在时代画卷上挥洒出最绚丽的青春华彩。作为公安事业的中流砥柱,在点点灯火中,他们守卫平安;在打击犯罪中,他们临危不惧;在群众危难时,他们挺身而出。
柯晓均
一心为民的事故处理“尖兵”
手拿相机、画图板、尺子,在复杂的交通事故现场抽丝剥茧追寻事故发生的真相;耐心安抚、开导受害者家属,化解矛盾……这是翔安交警大队事故预防处理中队民警柯晓均的日常工作写照。
今年31岁的柯晓均,2019年随公安边防部队集体转隶加入公安队伍。2020年6月调入翔安交警大队后,他迅速完成了从边防战士到事故处理专家的角色转变。“案件不结,心里不踏实。”这是柯晓均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在他看来,每一起交通事故都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,必须秉公执法、不偏不倚,让违法者担责,还受害者公道。为此,他常常主动放弃休息时间,只为尽快给案件画上圆满的句号。
去年4月30日晚上,翔安区某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——两辆电动车相撞,肇事者当场逃逸。“当时天色已晚,事发现场没有目击证人,受害人也无法准确描述肇事者特征,案件侦破难度较大。”接警后,柯晓均立即展开调查,通过细致摸排,迅速锁定嫌疑人董某。然而,董某行踪不定,平时并不在翔安居住,案件一时陷入僵局。“第二天本该是我的休息日。”柯晓均回忆道。但为了尽快将肇事者绳之以法,他毅然放弃休假,连夜分析线索,最终通过董某的生活轨迹锁定其行踪,成功将其抓获归案。
2024年2月,翔安公安分局在工作中发现一条重大线索:辖区某货运企业违规经营,涉嫌危险作业。面对这起全市首例涉嫌危险作业案,柯晓均扛起侦办重任,从浩如烟海的数据中精准锁定关键证据,构建起环环相扣的证据链条。“这起案件定性难,没有先例可循。”柯晓均回忆道,他常常工作到深夜,经过他与专案组民警的缜密侦查,在分局治安大队的配合下,该案最终成功告破。
如今,柯晓均已成长为事故预防处理中队的“办案导师”,同时肩负着中队的案件考评工作。他认真严格审核案件,严把案件关口,保证执法公平公正;并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无私地分享给同事,带动整个队伍的业务水平提升。
邹嘉宁
敢碰硬解难的“办案能手”
“我父亲是一名海军。”邹嘉宁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,在耳濡目染间,军警梦早已深深烙印在他心中。2023年,邹嘉宁从福建警察学院治安专业毕业,如愿加入马巷派出所办案队,开启了从警生涯。
“理论和实战完全是两回事。”在工作中,科班出身的邹嘉宁发现如何与群众有效沟通是门大学问。为了弥补这一课,他开启了“三学”模式:向案卷学经验,向老民警学技巧,向实践学本领。如今,这个曾经的“警营新人”已蜕变为办案队的生力军。
去年11月,邹嘉宁接手了一起因土地纠纷引发的案件。起因是王女士的丈夫去世后,她前去丈夫的哥哥的家中商讨宅基地事宜,但因双方积怨已久,矛盾在商讨过程中不断激化,最终演变为肢体冲突。
邹嘉宁回忆道,由于双方矛盾由来已久,调解工作初期陷入了僵局。面对这一困境,邹嘉宁没有气馁,他不厌其烦地与双方反复沟通,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。经过多次调解,邹嘉宁凭借他的智慧和耐心,成功化解了这起矛盾纠纷。
“马巷派出所接到的因矛盾纠纷引发的案件并不少见。”邹嘉宁感慨道。在他看来,处罚从来不是目的,真正让群众满意、彻底化解矛盾才是工作的核心。
对待群众,邹嘉宁将心比心。面对复杂的大案、疑案、难案,他像一把利刃般精准出击,一一攻破。去年6月,李先生到马巷派出所报警,说自己银行卡被盗刷了。“李先生说,手机没有借给别人,也没有丢失过。”这个蹊跷的案情引起了邹嘉宁的警觉,他立即展开缜密侦查,通过对李先生各类消费平台的交易记录进行分析,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淘宝收货地址中发现端倪。循着这条蛛丝马迹,邹嘉宁成功锁定犯罪嫌疑人王某,并成功将其抓获。
“虽然案件一个接一个,常常连轴转几十个小时,但是在破案挽损的那一刻,我觉得一切都值了!”邹嘉宁这份对公安事业的赤诚热爱、对正义的执着坚守,正是他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最动人的底色。
庄奕涛
善于钻研的“数字猎人”
在翔安公安分局刑侦大队的办公室里,24岁的庄奕涛正与同事们一同分析研判着屏幕上的案件数据,那些看似无序的数字背后,隐藏着电信诈骗嫌疑人的犯罪密码。
庄奕涛是翔安公安分局刑侦大队侵财中队的一名民警。自2024年8月加入刑侦大队以来,这位年轻的“数字猎人”就将目光锁定在电信网络诈骗这一社会“毒瘤”上,以数据为战场,用键盘作武器,在虚拟世界中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反诈防线。
今年1月,庄奕涛在侦办一起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时,凭借敏锐的职业嗅觉发现关键线索——涉案诈骗APP的图标设计与前期已侦破的某起案件存在高度相似性。他随即启动深度研判机制,成功锁定了一名具有重大作案嫌疑的软件工程师。
犯罪嫌疑人到案后,庄奕涛再次发挥自身专业技术优势,对涉案电子设备进行了精准鉴定,完整提取了涉案诈骗APP的开发源代码及历史版本数据,构建起一条完整的电子证据链。面对铁证如山的电子证据,犯罪嫌疑人最终对其犯罪事实供认不讳。
庄奕涛在实战中快速成长,多起大要案件的淬炼,让这位“00后”民警逐渐蜕变为令犯罪分子闻风丧胆的“网络猎手”。他的能力不仅体现在案件侦办中,更在竞技场上得到验证。2024年8月,在福建省公安厅组织的专业技能比武大赛中,他凭借在实践中磨砺出的精湛技艺,多次突破对手防线,最终从全省精英中脱颖而出,斩获个人第一名,同时助力厦门市公安局夺得团体冠军。
“我从小就喜欢研究新事物。”庄奕涛坦言,这份求知若渴的劲头不仅推动着个人成长,更成为他创新办案方法的原动力。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犯罪手段,庄奕涛始终保持着敏锐的技术嗅觉。
当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时,他率先思考如何将AI技术与侵财案件研判相结合。带着“初生牛犊不怕虎”的闯劲,庄奕涛积极与同事、专家交流探讨,夜以继日地钻研技术战法。经过多次尝试,他成功构建了一个能够辅助民警提取电诈类案件涉诈要素的智能体。这个凝聚着智慧与心血的“数字战友”,不仅提高了中队民辅警的研判效率,还为打击新型网络犯罪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本版图片
郑小滨 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