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工陈丽红用8年时光织就社区温情网络 |
有一种坚守 叫“有你在,就心安” |
|
|
2025年04月30日·海西晨报·
第A10版
·
城市读本
 |
小朋友亲切称呼陈丽红为“陈妈妈”。记者 谢祯 摄 |
|
 |
陈丽红查看独居老人黄阿伯的腿伤。记者 谢祯 摄 |
|
晨报记者 谢祯
“阿红来啦!”昨日8时许,当陈丽红来到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独居老人黄阿伯门前时,黄阿伯熟稔地打着招呼。陈丽红俯身查看老人腿伤的刹那,晨光恰好掠过她胸前的社工徽章——这枚佩戴了2920天的标识,见证着一位普通社工用8年时光织就的社区温情网络。
陈丽红是厦门市翔安区人和社工服务中心联合创始人、总督导,却以一名普通社工的身份被服务对象所熟悉。昨日,记者以跟拍的方式,记录这位社工的日常,走近这个越来越被关注的群体。
生命守护者:
跨越年龄的托举
在人和社工的档案室里,超过1万份老年人健康档案整齐陈列,其中37份标注着星号。“这些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高龄独居老人。”陈丽红轻抚着这些档案说道。在每周两次雷打不动的探访中,陈丽红既是为老人测量血压的“家庭医生”,也是倾听心事的“编外女儿”,更是发现居家安全隐患的“侦探”。去年寒冬,正是她敏锐察觉服务对象李奶奶家的燃气热水器漏气,避免了一场有可能发生的悲剧。
而在5公里外的一所幼儿园,这位“陈妈妈”以另一种方式守护生命。面对怯场哭泣的留守儿童小雨(化名),陈丽红没有急着递话筒,而是蹲下身轻声耳语:“你上次画的彩虹,是我见过最美的色彩。”当小雨鼓起勇气完整朗诵儿歌时,陈丽红眼眶蓄满泪水。这样的“魔法时刻”,在她主导的“兴未来——生命领航员”项目中已发生500余次。
从昨日上午一早的黄阿伯家,到下午两点半的幼儿园,陈丽红完成了跨越年龄的托举。
资源整合人:
让善意精准抵达
“基层服务不是孤岛作战。”昨日10时许,从黄阿伯家出来后,陈丽红赶到了位于翔安区新圩镇幸福院的义诊现场,她展示着社工的“超能力”——左手“牵起”三甲医院专家,右手“联动”高校志愿者,身后串联慈善基金会的物资支持。这场涉及阿尔茨海默病筛查和慢性病管理的义诊,是她耗时3个多月整合6家单位资源的结果。“就像拼图,要把散落的社会力量拼成完整的服务版图。”陈丽红这样定义自己的工作。
这种资源整合的智慧,在昨日深夜的督导会议上,化作精准的帮扶方案。白板上,一单亲家庭的需求被分解成经济援助、亲子关系调解、职业技能培训三个维度。“困境如同缠绕的毛线团,我们要找到线头慢慢梳理。”陈丽红的话让年轻社工们豁然开朗。数据显示,陈丽红所在的人和社工,通过“专业社区+志愿者”模式,已让20余个公益项目在社区生根。
信念践行者:
带人找到希望之路
昨日下午晚些时候,在翔安区新圩镇金柄村的红十字会培训课上,在模拟异物卡喉救援环节,陈丽红苦练海姆立克急救法,额头渗出细密汗珠。“去年处理过一起老人突发心脏病的案例,掌握急救技能能争取黄金救援时间。”陈丽红说。这名考取急救师资证的社工,正身体力行诠释着新时代“全科社工”的内涵。而熟悉陈丽红的人都知道,在各种培训课堂,总能见着穿着橘红色社工服的她。
8年社工生涯化作3000小时的服务时长,转化为超百万元的资源链接价值,最终凝结成服务对象口中的那句“有你在,就心安”。当被问及坚守的动力,这位累计步行绕地球1.2圈的社工轻抚胸牌:“你看这徽章上的握手图案——我们握住的不仅是求助的手,更是通向希望的路。”
在厦门,像陈丽红一样的持证社工,正以专业为舟、以情怀为桨,帮忙无数需要帮助的人抵达希望的彼岸。正如陈丽红手机里珍藏的那张照片:夕阳下,曾经自闭的小雨笑着举起“最佳小主持”奖状,背后的社工身影虽模糊,胸前的徽章却闪着光。
社工陈丽红用8年时光织就社区温情网络
有一种坚守 叫“有你在,就心安”
 |
小朋友亲切称呼陈丽红为“陈妈妈”。记者 谢祯 摄 |
|
 |
陈丽红查看独居老人黄阿伯的腿伤。记者 谢祯 摄 |
|
晨报记者 谢祯
“阿红来啦!”昨日8时许,当陈丽红来到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独居老人黄阿伯门前时,黄阿伯熟稔地打着招呼。陈丽红俯身查看老人腿伤的刹那,晨光恰好掠过她胸前的社工徽章——这枚佩戴了2920天的标识,见证着一位普通社工用8年时光织就的社区温情网络。
陈丽红是厦门市翔安区人和社工服务中心联合创始人、总督导,却以一名普通社工的身份被服务对象所熟悉。昨日,记者以跟拍的方式,记录这位社工的日常,走近这个越来越被关注的群体。
生命守护者:
跨越年龄的托举
在人和社工的档案室里,超过1万份老年人健康档案整齐陈列,其中37份标注着星号。“这些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高龄独居老人。”陈丽红轻抚着这些档案说道。在每周两次雷打不动的探访中,陈丽红既是为老人测量血压的“家庭医生”,也是倾听心事的“编外女儿”,更是发现居家安全隐患的“侦探”。去年寒冬,正是她敏锐察觉服务对象李奶奶家的燃气热水器漏气,避免了一场有可能发生的悲剧。
而在5公里外的一所幼儿园,这位“陈妈妈”以另一种方式守护生命。面对怯场哭泣的留守儿童小雨(化名),陈丽红没有急着递话筒,而是蹲下身轻声耳语:“你上次画的彩虹,是我见过最美的色彩。”当小雨鼓起勇气完整朗诵儿歌时,陈丽红眼眶蓄满泪水。这样的“魔法时刻”,在她主导的“兴未来——生命领航员”项目中已发生500余次。
从昨日上午一早的黄阿伯家,到下午两点半的幼儿园,陈丽红完成了跨越年龄的托举。
资源整合人:
让善意精准抵达
“基层服务不是孤岛作战。”昨日10时许,从黄阿伯家出来后,陈丽红赶到了位于翔安区新圩镇幸福院的义诊现场,她展示着社工的“超能力”——左手“牵起”三甲医院专家,右手“联动”高校志愿者,身后串联慈善基金会的物资支持。这场涉及阿尔茨海默病筛查和慢性病管理的义诊,是她耗时3个多月整合6家单位资源的结果。“就像拼图,要把散落的社会力量拼成完整的服务版图。”陈丽红这样定义自己的工作。
这种资源整合的智慧,在昨日深夜的督导会议上,化作精准的帮扶方案。白板上,一单亲家庭的需求被分解成经济援助、亲子关系调解、职业技能培训三个维度。“困境如同缠绕的毛线团,我们要找到线头慢慢梳理。”陈丽红的话让年轻社工们豁然开朗。数据显示,陈丽红所在的人和社工,通过“专业社区+志愿者”模式,已让20余个公益项目在社区生根。
信念践行者:
带人找到希望之路
昨日下午晚些时候,在翔安区新圩镇金柄村的红十字会培训课上,在模拟异物卡喉救援环节,陈丽红苦练海姆立克急救法,额头渗出细密汗珠。“去年处理过一起老人突发心脏病的案例,掌握急救技能能争取黄金救援时间。”陈丽红说。这名考取急救师资证的社工,正身体力行诠释着新时代“全科社工”的内涵。而熟悉陈丽红的人都知道,在各种培训课堂,总能见着穿着橘红色社工服的她。
8年社工生涯化作3000小时的服务时长,转化为超百万元的资源链接价值,最终凝结成服务对象口中的那句“有你在,就心安”。当被问及坚守的动力,这位累计步行绕地球1.2圈的社工轻抚胸牌:“你看这徽章上的握手图案——我们握住的不仅是求助的手,更是通向希望的路。”
在厦门,像陈丽红一样的持证社工,正以专业为舟、以情怀为桨,帮忙无数需要帮助的人抵达希望的彼岸。正如陈丽红手机里珍藏的那张照片:夕阳下,曾经自闭的小雨笑着举起“最佳小主持”奖状,背后的社工身影虽模糊,胸前的徽章却闪着光。